《人类学学报》
人类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是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包括人的体质与文化变迁的一门学科,旨在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的研究[1],人类学以具体的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体现对人的关怀,也通过研究文化来理解人性。而对于护理学的学科定义,一直以来学术界都有很多讨论,但是总的来说,护理学是一门独特、独立的科学知识体系,能够解释和说明人、社会、环境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指导和促进护理实践发展的科学知识体系[2]。从学科的定义可以看到,人类学与护理学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将人视为一个整体,以及人文主义关怀等。人类学与护理学从研究主题(人类学关注共享的信仰、价值及其行为,护理实践也注重一般身体的健康与成长,包括健康教育等)、研究方法(参与观察的方法既适用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也适用于护士的护理实践)、基础概念(人类学和护理学都遵循整体观的指导)、与对象的关系(双方都要从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与患者的共情)[3]4个方面极易达成合作。
基于良好的合作基础,人类学和护理学的交叉学科——护理人类学也发展起来,护理人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一门学科,是以人类学民族志研究方法调查和研究在医疗领域中与护理实践相关内容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护理实践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国外,人类学很早就在护理教育和实践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Rogers等[4]和Watson[5]护理理论家广泛地运用人类学知识来拓展护理理论和进行护理实践研究。护理学专家马德琳·莱宁格(Madeleine Leininger)博士更是因为建立世界性的跨文化护理协会而荣获诺贝尔奖提名。
1 人类学应用于护理溯源
早在南丁格尔对澳洲土著实施护理时,就已经有了跨文化护理[6],自那时开始,护理人员就不断对跨文化护理工作做出贡献,以美国为例,20世纪初,从事公共卫生的护理人员就在对意大利裔、俄罗斯裔等移民族群的照护中面临着如何应对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由于健康观、疾病观和生死观不同所带来的问题,也发现了文化视角的重要性。二战时期,在军队中服务的护理人员,面对着大量的来自不同文化的患者以及多种多样的护理需求,所掌握的跨文化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不同地方的传统文化和医疗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知识。
同时,人类学家也直接参与到护理教育和研究之中,将人类学的文化视角带入护理,国家护理委员会(National Nursing Council)就委托人类学家埃丝特·露西尔·布朗(Esther Lucille Brown)参与护理教育的研究,这项实践成为了上个世纪中叶护理教育改革的先导。此外,在大学里,行为科学也受到重视,成为护理实践的重要指导。早在1937年,全国护理联盟(National League of Nursing)就提议护理学生在学期内至少需要10 h来学习社会科学知识,这其中就有人类学家来教授护理实践中的社会视角、性别视角、护士专业性的发展和护士的社会化过程等相关内容。
康奈尔大学在罗素塞奇基金的资助和要求下,率先在大学的护理学系中开设人类学课程,邀请当时著名的人类学家前来讲课,例如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48年,在米德的指导下玛格丽特·哈格尔(Margaret Hugger)对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意大利移民患者的行为、医护人员对非洲裔美国人患者的态度以及对应措施进行了人类学调查研究,在这次的田野调查中,哈格尔除了对医院临床照护实践进行民族志调查以外,还关注了社会群体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和看法、女性和护士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过程等现象,从社会科学视角分析护理职业。这一调查可视为应用人类学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的肇始。
20世纪60年代,随着护理科学家项目的建立,许多护士获得了医学学位,有些还获得了人类学博士学位。1968年,护理学和人类学协会(Council on Nursing and Anthropology,CONAA)建立,并且与医学人类学学会(the Society for Medical Anthropo-logy)有着紧密的联系。随后,其他的相关机构,例如1974年建立的跨文化护理协会(Transcultural Nur-sing Society)以及1980年在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下设立以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护理实践文化多样性的分支机构[3],都意味着人类学在护理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并且被正规化。可见,人类学在护理之中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从南丁格尔,到二战的迅速发展,现在人类学已经在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立了一批相关机构,更有助于人类学与护理学的合作与发展。而这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则是莱宁格与其所提出的跨文化护理理论。
上一篇:“音”之于“人”与“人”之于“音” —— 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