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学报》
世界抗疫史上的先驱
画家丽塔·格里尔所绘的大瘟疫时期的伦敦街头
画作所描绘的1665年伦敦疫情中搬运尸体场景
人类最大的敌人,一为战争,二为传染病。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被传染病夺走的生命比战争更多。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人类从未放弃希望,从未放弃制服病魔、守护家人的决心。
威廉:首次提倡隔离法
17世纪中期,伦敦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鼠疫。在1664 年至1666 年间,超过8 万人死于这场瘟疫。不过,这场源自伦敦的瘟疫,却在英国中部德比郡的一个小山村亚姆村被迫停止了扩散,英国北部得以保全。
这要归功于一位名叫威廉的牧师,他带领亚姆村的村民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其他地方的平安。
一名从伦敦来的布料商人不知道自己携带的布料上藏着传播鼠疫的跳蚤,瘟疫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到亚姆村。很快,村里买了布匹的裁缝一家人发烧、昏迷,几天后就过世了。随后,其他村民也陆续出现高烧症状。此时,伦敦暴发鼠疫的消息才传到亚姆村。为躲避瘟疫,村民打算向北撤离。威廉牧师站了出来,把村民召集到教堂商议:如果向北撤离,会把瘟疫带到北方;如果在村中隔离,可以阻止瘟疫蔓延。
没人知道威廉牧师是如何劝服村民的,只知道最后他们选择了留下。村民将通往北方的道路封锁,并派人把守,其余人将自己隔离在有水井的墙内,把感染者移送到地下室,没有感染的儿童和少年则留在教堂。
亚姆村村民的善良与勇敢很快传遍四周,人们送来食物和药品,放在村口。随着时间推移,还是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感染了鼠疫,进入地下室的人没有一个活着出来。
直到400 天后,瘟疫随着死去的生命而离开,亚姆村确定再无感染者,才解除隔离。344位村民中,有267 人丧生。这段历史,曾被写进英国教科书。
至今,威廉牧师提倡的隔离法,仍是对抗病毒、细菌等引发的各类传染病的重要方法。
詹纳:消灭天花的英国乡村医生
爱德华·詹纳(1749-1823 年)被认为是世界上救人最多的医生
天花,这种从公元前就开始侵袭人类的古老病毒十分猖獗,不但传播性强,而且致死率高,儿童尤其容易染病。
油画作品所表现的詹纳为小男孩接种牛痘的场景
18世纪末,天花又一次在英国流传。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的爱德华·詹纳,在这期间找到了最终消灭这一病毒的有效办法。
实际上,中国人在15 世纪末、16世纪初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这种接种法是将出过天花的痘痂阴干研磨成粉,吹进儿童鼻孔,或用棉花蘸痘浆塞进儿童鼻孔。这一办法拯救了无数儿童的性命,但如操作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有很高的危险性。“人痘接种法”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里传到了土耳其、英国等国家。
在詹纳的家乡,流传着一个说法:凡是得过牛痘的人,不会再被传染天花。詹纳观察发现,每天都和奶牛接触的挤奶女工和牧童很少被传染天花。结合来自中国的方法,詹纳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是否得过牛痘的人具有对天花的免疫力?
1796 年,当伯克利出现天花时,詹纳果断给一名8 岁男孩进行了人工接种牛痘实验。接种完牛痘,小男孩出现轻微发烧和食欲不振。但3 天后,他就活蹦乱跳了。这种试验又在另外23 人身上获得成功,证明人类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
这是人类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詹纳提出的预防接种概念,为后世树起一道抵挡病毒的屏障。在詹纳首次实验的183 年后,1979 年10 月26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消灭,停止接种牛痘。詹纳也被称为“免疫学之父”,被认为是世界上救人最多的医生。
巴斯德和科赫:揭开传染病真面目
人类经历过漫长的与传染病缠斗的过程,无论是鼠疫,还是霍乱,没有人知道敌人究竟是谁。直到19世纪,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出现,人类才终于看清传染病的微生物真面目。
1856年,巴斯德在里尔理学院任化学教授。一位酿酒厂厂主请他帮忙解决葡萄酒变酸的问题。经过上百次实验,巴斯德想到一种办法,用适当温度(55℃—60℃)加热,既可使细菌不能繁殖,又能使酒和牛乳不变风味。这一方法就是至今仍广泛应用的“巴氏灭菌法”。巴斯德联想到,既然酒、牛乳的发酵变酸是由于微生物作用,那伤口化脓是否也因为微生物?1859年,他设计了著名的曲颈瓶实验。这个实验有力地驳斥了当时的主流学说“自然发生说”,证明并非发酵产生微生物,而是微生物引起发酵,并发现环境、温度、pH 值、基质成分以及有毒物质等因素都以特有方式影响着不同的微生物。
上一篇:Type 2 diabetes in a Senegalese rural area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