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学报

世界历史论文_西方民族志的发展阶段及中国实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文研究思路

三、西方民族志的六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一)第一阶段:相对民族志——主位描写1.0版

(二)第二阶段:科学民族志——主位描写2.0版

(三)第三阶段:理想民族志——客位描写1.0版

(四)第四阶段:阐释民族志——客位描写2.0版

(五)第五阶段:反思(实验)民族志——客位描写3.0版

(六)第六阶段:反观民族志——双向描写

(七)西方民族志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四、民族志在中国的实践倾向

五、对民族志发展的反思

(一)主客互动:超越二元对立

(二)整体论:从传统简单社区到现代复杂社会

六、结语

文章摘要:按照不同时期民族志书写范式与理论指导,西方民族志的演变可分为主位描写、客位描写、双向描写三个方面和六个阶段:博厄斯学派倡导经验主义的田野调查,是主位研究方法的第一阶段;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第二阶段科学民族志将其进一步深化;在第三阶段,列维-斯特劳斯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异文化进行客位描写;第四阶段的阐释民族志则主张对文化进行解释,从客位出发理解被研究者;第五阶段是以上两个阶段的深化,强调在实践与反思中去检验理论;第六阶段的反观民族志则主张打破以往的二元对立,实现对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双向互动。这些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对民族志在中国的实践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今,中国民族志要实现本土创新并有所发展,就应实现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的转变,超越二元对立,实现主客互动,突破整体论,对复杂社会进行动态研究,以此推动中国人类学学科从边缘走向中心。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