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学报

中国古人类学奠基者获命名小行星“吴汝康星”

大家好,我们的杰瑞聊搞笑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吴汝康星”命名仪式上举行颁送铜匾证书仪式。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浩瀚太空再添一颗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为铭记中国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奠基者、世界“今人类学”开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汝康的卓越成就和贡献,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汝康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小行星基金会理事长赵海斌研究员介绍“吴汝康星”发现及运行轨道等情况。 孙自法 摄
2020年8月31日是吴汝康院士逝世14周年纪念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何梁何利基金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当天在吴院士生前长期开展科研工作、身后长眠之地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共同举办“吴汝康星”命名仪式,缅怀吴先生在体质人类学、古人类学等研究领域的丰功伟绩。
研究中国出土人类化石的第一位中国体质人类学家
吴汝康1916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40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1946-1949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解剖系学习,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后任大连医学院解剖教研组教授、主任。1953-1956年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前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任兼职研究员,1956年起任专职研究员,先后担任该所古人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并兼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吴汝康是研究中国出土人类化石的第一位中国体质人类学家,为中国1949年至1966年期间出土的大多数人类和猿类化石做出第一手描述和比较性研究,他关于蓝田、周口店、和县的直立人以及丁村、马坝、资阳与建平等处的智人化石的研究报告,一直是研究中国古人类学者的必读参考文献。从20世纪60年代起,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曾被认为是人类和现生大型猿类的祖先,吴汝康在对中国出土的大量化石进行研究后,于1987年将其归并,建立禄丰古猿的新属名,被人类学界广泛接受。
20世纪60年代,吴汝康根据对北京猿人的研究,提出从猿到人的过渡中“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的概念,并在人猿分界的辩论中指出,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大的脑子、语言、意识、社会等人类的重要特征并非同时出现,从古猿演变成人是一个大的质变过程,有一个漫长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属于亦猿亦人的阶段。他还提出:两足直立行走标志着这个过渡时期的开始;开始制造工具标志着过渡时期的结束;意识和语言萌发于制造工具之前。
1956年,吴汝康参加中国基础学科12年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为推动中国体质人类学的发展,1982年他与同事创办中国第一本人类学定期刊物《人类学学报》,并任主编、名誉主编。为壮大学科科研队伍,他还培养了10余名研究生,现今中国古人类学的主要研究人员多出自其门下。
1965年和1984年,吴汝康与同事一起编写和出版了《人骨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方法》,并参与领导了中国工业人口成年人身体尺寸国家标准的制订。在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他于1985年提出建立“今人类学”,主张将阐述现代人类群体体质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知识归纳于此领域,并为此开展很多基础性的工作。
学术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吴汝康1962年所著《巨猿下颌骨和牙齿化石》一书曾在美国、日本和韩国重印,被认为是中国古人类学的经典著作。1965年,他受东非坦桑尼亚政府的邀请,参加“东非人”头骨化石向坦桑尼亚政府移交的仪式。他还同日本东京大学尾本惠市教授合作领导了海南岛少数民族的人类学与语言学调查。
吴汝康是国际人类学和民族学协会荣誉终身会员,英国皇家人类学研究所荣誉学术委员,曾任国际史前史与原始史协会常设委员会委员,世界考古大会执行委员会东亚地区高级代表。在美国出版的《体质人类学历史百科全书》中,吴汝康是作为专门条目被列入唯一的“中国体质人类学家”。
吴汝康还重视科普工作,除经常为报刊撰写科普文章外,还出版有《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第一、二版)、《人类的诞生与进化》,并与同事编写出版《人类发展史》等科普著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