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学报》
百馥访谈|肖坤冰,从人类学研究角度看待云南
肖坤冰人类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牛津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ISCA)访问学者,上海纽约大学环球亚洲中心(CGA)-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ARC)联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国茶叶贸易史、饮食人类学、全球化视野下的茶与酒消费。已出版与茶相关的著作三部及中英文学术论文多篇。有多篇关于茶文化历史的文章发表于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China Pictorial(《中国画报》英文版)、《中华遗产》等期刊杂志。BBC纪录片《一叶茶千夜话》中方学术顾问。
日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昆明开幕,“昆明宣言:迈向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多年来,云南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目前,云南林业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标居全国第1位,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等3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2位。
腊普·藏云谷酒庄展示的《迪庆影像生物多样性摄影展》
云南宝地,人杰地灵,丰富的自然环境下,隐谧着一处世界瞩目的伟大葡萄酒产区——云南·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
敖云酒庄位于西当村葡萄园
本期百馥访谈,非常荣幸地访问到和我们一同深入产区,参与研学的人类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肖坤冰老师。带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再次来看云南·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及行为的人的描述中。
0 1缘起百馥:肖老师,您好!肖老师的本职是做人类学研究的,是什么样的动力,或者说吸引力,吸引您走进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的?
肖老师:我最早开始接触葡萄酒,但并非发生学术上的兴趣是在2008年。因为当时在做一个关于“滇越铁路”的项目,有参观弥勒当地的一些酒庄。那个时候的国产葡萄酒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大家完全是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走马观花地参观。当时只是单纯地觉得葡萄园、酒庄以及酒窖这些景色很好看。参观的过程中,酒厂有介绍关于云南地区的酿酒文化由来。包括酒庄的宣传片,也都有介绍100多年前,法国的传教士如何来到茨中教堂,带来了酿酒葡萄树,以及酿酒的技术。所以一直很向往,觉得它是一个源头。
去年我自己和朋友也有包车去了香格里拉,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到云南酿酒文化的起源——香格里拉·茨中。结果去年的路还没怎么修好,一路被司机劝退。所以当看到你们发出来的行程,我就觉得一定要报名参加!
肖老师参观弥勒产区酒庄照片
02 茶与酒的交融百馥:肖老师之前有非常深入地研究过武夷山的岩茶,在您看来,在葡萄酒与茶之间,有哪些交融互通的地方,以及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肖老师:我对葡萄酒产生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兴趣,是在2014年,当时在英国的牛津大学,我在写关于茶的论文。当时比较苦恼怎么和西方人解释我们的中国茶,因为茶也是讲究地域性的,比如武夷岩茶的山场。直到我在图书馆翻到了一本名叫《VINYARD TO GLASS》(从葡萄园到酒杯)的书籍,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我开始在学术上对葡萄酒产生浓厚的兴趣。它是由一位人类学界非常有名,也非常具有权威的一位学者编著的。当我看到他写到“Terroir”,我确定这就是我想要找的东西。
《VINYARD TO GLASS》
而且我发现,在我熟悉的做茶研究的圈子里,特别是女性,大家不约而同地,也都转向了对酒产生关注,甚至产生了学术上的兴趣。当我们写到茶的品鉴,如何去品茶,有很多概念和品鉴葡萄酒是相通的。再比如说葡萄酒讲老藤,我们云南的普洱茶,也特别突出老树概念。风土的概念,更不用多说,武夷山的岩茶,普洱的山头茶等,和勃艮第等这些产区是一样的,也会细分地块。还有年份这个概念,茶也在向酒学习。我清楚地记得,很多年前,我去过一个很有名的茶厂,负责人直言,他们真的是在向红酒学习,每年都会存一些茶下来做年份茶,而且茶的储藏室也设计的像酒庄一样。以及“茶旅游”,和“葡萄酒旅游”。葡萄酒和茶有太多相通的地方。
上一篇:《西行影纪》再现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庄学本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