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学报

植物为表人情为里读翊鸣又自在又美丽

翊鸣的《又自在又美丽》既像一本关于植物科普的书,又像一本植物食谱的书,还像一本植物人类学图书,更是一本感情隽永、感悟深永的文学作品。科普客观、食谱实用、植物人类学理性,然而,《又自在又美丽》不仅客观、实用、理性,而且充满感情。

感情,正是文学的核心元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又自在又美丽》在客观的知识、生活的实用和学术的理性基础上,最终成就的是它的文学品质。书中那些似乎不经意的闲笔,寄托的是隽永的感情,是对青春的怀想,抑或纯真的感念以及时光的喟叹。

翊鸣在感情表达上很节制,点到即止,但作者的感情是很丰富的,无论是抒自己之情,还是体会他人之情,都很到位。相较而言,《又自在又美丽》在感悟传达上则比较积极,书中随处可遇到传达作者感悟的段落句子,这些段落句子都是基于植物的特性,而生发出对宇宙自然、生命人生的觉悟和喟叹。比如写到水仙,作者议论道:“每次花开完毕,球茎植物便仿佛走完了短暂的一生,像死去一般寂静,生命的一切活动也全然静止。但生命其实在黑暗和枯槁中延续着,到了来春,只要有足够的光、温度和水分,便又可以重新复活。”这说的是球茎植物的特性,又何尝不是对个体人生的生命启悟?

即使是那些已经形成稳定的情景关系,有了鲜明的象征内容的植物,作者往往也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也许我们都误读了松树,看它老气横秋的样子,其实却充满了童真,你看它结出一个个好看的松果,把好吃的籽实藏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却不促狭,每一个小格子都微张小口,安静地等待着小动物和孩子们。”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人们对松树已经形成苍劲的思维定势,作者却能从苍劲中看出童真。由是,我们意识到,作者的植物书写是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个体感悟的,而个人情感和个体感悟,正是文学特质的基本构成。

作者在写到绣球花这种植物时,讲述了她的一个女同学的故事。这位女同学对物理、数学课完全没有兴趣,却喜欢画仕女和花仙子那样梦幻的衣裳,最后成为一个开婚纱店的成功商人。作者对此亦有评论:“有时候人生就是一种缘分,有些人和事的出现,是为了给我们打开一扇窗,照亮前方的路径,林中小径有许多条,无论你最终做何选择,至少在选择的时候,眼前有光,是一种福气和幸运。”这是从绣球花这种植物生发而来的感悟,中间有多少起承转合不必条分缕析,生命的感悟往往是跳跃的,是发散的,又往往是一语中的的。

这样的感悟在书里俯拾即是,比如,当写到红椎菌的无法人工培植,作者发表议论:“在地球的许多角落,总有种类繁多的杰出物种,契合着时间和气候的节律,遵循自己生命的规程,自然萌生、繁育。这些倔强的生命让我们不得不对自然保有一份敬畏和清醒,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并非无所不能。”这是生命对自然的感悟,它让我们意识到,哪怕人类自诩为宇宙的精英、地球的主宰,然而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并非无所不能。

当写到黄槿恰好成为木薯中毒的解药时,作者议论道:“上苍造万物,大自然真的好比是造物者为自己设计的智力玩具,有一结,便有一解,环环相扣。无论是大自然还是人生命运,都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人类以接力的方式千百年来努力破解这些秘密。许多秘密已经破解,许多秘密仍然是秘密。有时候我想人们在破解大自然的秘密的同时,也是在破解人类自身的秘密。在这个意义上《又自在又美丽》虽然是在讲述有关植物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在讲述有关人、有关人性、有关人生、有关人类命运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很微小,很细腻,它可以隐藏在一朵花中、一片叶上、一粒食物里,需要我们品味、体会、斟酌。这个故事太宏大了,它值得作者年复一年地书写,也值得读者四季轮回地倾听和阅读。

上一篇:反思与革新中国神话学的前沿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